沈严是他的学生,他对沈严自然是非常了解。沈严这个人,对自己的手术能力是非常自信的,能让沈严这么自信的人,都说出医术非常好的,那应该就是非常厉害。“那他科研呢?他科研方面怎么样?都发过什么论文?”现在的医生可不是只要求你医术好,那是在你医术好的同时,在科研方面也得能为。在医疗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叫临床为本,科研为魂,这话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医生没有科研,就相当于是行尸走肉,没有灵魂。甚至可以这样说,现在对医生的考核,科研层面远远大于临床实践。当然,这个思路也不能算是错,上面定下来根据科研确定医生的能力和能否晋升,也是无奈之举。这里面最大的原因,就是医生的临床能力是没有办法量化的,也就是说没有办法互相对比。假设一个医生一年做一千多例多例胆囊切除手术,还有不计其数的阑尾,每一个手术都做的很好,没有任何一个病人出现问题,在同事,病患之间,也是有口皆碑,另一个医生一年只做几十台手术,但做的是复杂的肝移植手术,还有失败。现在这两个医生都要晋升,但只有一个名额,这一个名额给谁?你要是按临床能力对比,根本对比不出来。做肝移植手术的医生虽然一年只做几十台,甚至还有失败,可肝移植是高难度手术,绝非胆囊阑尾切除能比。但一年做一千多例胆囊阑尾切除,且没有一个病人出现问题,这也同样证明了医生的实力不错,非常厉害。不要觉得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是小手术,就不重要,别忘了,大多数普通人都不会生大病,只有小病小灾。每年需要肝移植的人才多少?很少很少,可阑尾炎胆囊炎有多常见?也就是说,这个医生虽然做的都是小手术,但切切实实的在一年里治好了上千个病人。两者对比孰高孰低?再比如有些医生做手术的时候,是挑病人的,只挑自己能做的做,不做的直接拒绝,成功率百分之百,而有些医生做手术,来了就给看,来者不拒。这两者对比又孰高孰低?正因为这种按临床能力的对比,根本无法量化,而年龄到点就升,这种制度漏洞更大,很容易尸位素餐,更不行,无奈之下,这才引入了第三方考察方式——科研。别的东西量化不了,科研总归是能量化的,最起码可以看你发了多少论文。看你上了什么级别的期刊。为了适应考察,现在各大医院里,就出现了很多科研型医生,科研很强,很能发论文,可就是临床不咋地。比如某医院的一个博导,做手术的时候身边一定要跟一个副主任医师,这就是因为这个博导是靠发论文上去的,手术非常一般,一旦手术出了问题,就由副主任医师上台。可这事儿老百姓不知道啊,老百姓只能看懂职称,一看这个医生是主任,副主任,博导硕导,就觉得是专家,很厉害,根本不明白其实这个专家的名头是靠论文推上来的,和医术高低无关。梁瑞昌是普外出身,对科研这个事儿重视,但也没那么重视。在他看来,医生科研重要,但临床更重要,医生的主职毕竟是治病救人,光发论文不会临床,岂不是庸医?
小说《传奇人生:从校医开始走向巅峰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